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PHP编程网 - 钦州站长网 (https://www.077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电子商务 > 分析 > 正文

英特尔转型“凌乱”以至市值被台积电超越

发布时间:2018-12-11 05:45:59 所属栏目:分析 来源:互联网
导读:副标题#e# 近日,英特尔153亿美元并购以色列自动驾驶企业Mobileye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也许是这个新闻关注度太高,以至于业内忽略了之后中国台湾半导体企业台积电市值超越英特尔的消息。但在我们看来,这个消息理应更值得业内,包括英特尔自身去关注。原因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近日,英特尔153亿美元并购以色列自动驾驶企业Mobileye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也许是这个新闻关注度太高,以至于业内忽略了之后中国台湾半导体企业台积电市值超越英特尔的消息。但在我们看来,这个消息理应更值得业内,包括英特尔自身去关注。原因何在?

  业内知道,像英特尔并购Mobileye这样大的举措,资本市场都会有较大的反应。加之在之前举办的MWC上,英特尔高调公布了自己的5G战略,按理说自动驾驶和5G都是当下资本市场追捧的热门题材,理应对于股价(市值)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从英特尔的股价看,似乎没有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甚至在英特尔并购Mobileye之后,遭到了做空机构的做空。

英特尔转型“凌乱”以至市值被台积电超越

  例如做空机构Citron Research就称Mobileye是目前市场上最差劲的半导体股票,不但股价高得离谱,而且吹嘘得也太夸张。Citron Research的做空并非没有道理,而对于英特尔并购Mobileye,我们此前在《以高通、三星为鉴:英特尔并购Mobileye的无奈与盲目》一文中予以了详细分析,此处不再赘述,只是借此引出英特尔这几年转型中“凌乱”的第一表现就是并购。

  从英特尔最近几年的并购后整合或独立发展上看,英特尔借助并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能力并不突出。例如2010年14亿美元并购英飞凌,以期通过英飞凌的基带芯片打入苹果iPhone的供应链(当时iPhone采用的是英飞凌的基带芯片),但并购之后,英特尔非但没有借此让自己的x86芯片被苹果采用,之前英飞凌的基带芯片也遭到苹果弃用,转向了高通的基带。

  同年,76.8亿美元并购迈克菲,本想将迈克菲的安全特性整合进自己的芯片,以提升和AMD在PC和服务器市场的竞争力(当时的AMD和英特尔在PC和服务器市场厮杀正酣,远非现在这么弱的竞争力),但事实是英特尔最终还是依靠自身制程上的领先和AMD自身战略上的失误击退了AMD,并购迈克菲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最终在2016年,其将迈克菲折价分拆出售。

  如果说上述还是在英特尔所处在PC产业盛世下主动和理性的并购,那么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英特尔屡攻移动市场不下,PC产业不断走低之时,英特尔后来的并购就显露出的则是急躁和凌乱。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并购频率和并购规模的逐大。

  以当下最热的所谓人工智能(AI)芯片为例,当英伟达以GPU主打的AI芯片高歌猛进(谷歌、微软、Facebook、特斯拉等均采用英伟达的GPU用于自己的深度学习系统,未来传统IT企业IBM、惠普、戴尔等在未来也会推出搭载英伟达具备AI功能GPU的服务器),甚至已经开始享受其带来的红利时(去年业绩和股价的一路飙升)时,英特尔在去年才开始注意到这个潜在的芯片市场。

  与英伟达早在2011年左右就开始AI芯片的研究和布局不同,后知后觉的英特尔采用的是“买买买”的并购方式,去年5月,收购计算视觉软件公司Itseez;6月收购FPGA制造商Altera;,8月收购深度学习初创公司Nervana Systems;9月收购机器视觉初创公司Movidius等一系列集中爆发的并购,似乎都与所谓的AI有关。

  对此,半导体研究公司Tirias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吉姆·麦克格雷格认为:

  “在芯片产业,厂商必须提前2~4年规划新产品,因此必须提前判断哪些是关键应用。”

  而英伟达CEO黄仁勋则认为:

  “如果说至强(Xeon Phi)芯片(英特尔去年发布的据称具有AI功能的服务器芯片)对于AI非常适用,那为什么要收购Altera?既然买了Altera,Altera又非常适合AI的话,为什么要买Nervada Systems?如果Nervada Systems才是真正的AI方面的技术,要进行开发和产品推出的话,那至强处理器又怎么办?如果说这三个都适合AI,那是不是意味着至强处理器就不适合AI呢?”

  尽管黄仁勋的话有偏袒自家芯片之嫌,但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英特尔在AI芯片发展上缺乏前期的前瞻性和之后仓促之下并购带来的发展逻辑上的凌乱。

  除了上述并购之外,英特尔“凌乱”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在自己并不擅长领域的全布局,最典型的就是5G。尽管英特尔目前在各种场合声称自己已经具备5G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但谁都清楚,在以核心创新仍是以移动和通信为主的5G时代,高通才是老大,况且从之前的2G、3G到现在的4G,其一直是这个产业中的标准制订的参与者并具有主导地位和相当深厚的积淀,其包括芯片在内的创新几乎都是围绕着通信,其技术、专利、产品遍布与通信相关的各个领域。

  这种实际情况下,英特尔以具备5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领先者示人,尤其是在5G标准尚在商讨中,只能给业内一种蚍蜉撼树的感觉。更让我们觉得英特尔凌乱的是,其5G战略的核心竟然是希望用通信解决运算。要知道运算才是英特尔的核心所在,按照英特尔的5G逻辑,岂不是放弃了自己的优势,而让别人(例如高通)的优势来决定自己吗?俗话说:扬长避短,至少从目前看,英特尔这种看似“硬碰硬”的5G战略相当不明智。

  在上述英特尔“凌乱”之时,英特尔却刻意放弃了自身立足和发展核心的自家芯片的“制程-架构”的Tick-Tock创新模式,转而采取“制程-架构-优化”(PAO)的三步走模式。这意味其从每两年出新制程变成了三年才能推新制程,彻底打破了自己定义的摩尔定律。按照减缓后的模式,目前英特尔14nm处理器在Broadwell、Skylake之后又衍生出了所谓改良版的Kaby Lake,甚至在今年年底推出10nm工艺之后还在2018年继续推14nm工艺的Coffee Lake处理器。

  要知道,尽管在芯片产业,架构的创新至关重要,但制程的升级对于芯片性能的提升和功耗的降低才是根本。这也是为何业内戏称英特尔在延长其制程升级周期,其芯片性能的提升更像是“挤牙膏”。

  与英特尔刻意放缓芯片创新“挤牙膏”式的步伐不同,台积电预计在今年将会进入到10nm制程,尽管按照算法的不同,业内认为英特尔的14nm与台积电的10nm是同一级别,但按照英特尔的模式,最早在2018年,其在制程上将被台积电超越,至少是被追平,因为那时候,台积电将采用7nm制程(据称ARM已经发布了7nm芯片的设计工具),之后的2019年将是5nm,更有消息称,台积电的3nm制程也已经在研发的路上,预计在2022年量产。看来台积电市值增加的根本是在于其核心业务的不断创新。

(编辑:PHP编程网 - 钦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